金盞菊栽培技術
發布時間:2016-11-03
瀏覽量:
次
來源: 本站
? 英 文 名:Calendula
? 學 名:Calendula officinalis
? 原 產 地:南歐至伊朗一帶
? 科 屬:菊科金盞菊屬
特 性:一、二年生草本,喜強光,耐寒,喜涼爽濕潤,怕炎熱,對土壤要求不嚴,適應性強。株高20——35cm,葉長卵圓形,基部抱莖,頭狀花序,單生莖頂,花莖約6——10 cm,舌狀花單輪或多輪,平展為重瓣花,花期11——12月到翌年3——5月,是冬春季節良好的花壇用花。由于氣候影響江浙地區,主要在“元旦”、“春節”用之較多,到“五一”由于氣溫偏高,株形極不理想?,F今主要有“棒棒”、“黑眼”、“宴會”等著名品種系列,顏色有黃色和桔紅色?!鞍舭簟北绕渌贩N開花早10——14天。
播種育苗:金盞菊種子每克在130——170粒之間,呈星月形,冬春用花一般在9——10月播種主要用于解決冬末、早春的用花,所以一般以9月份播種量大?,F階段主要是保護地的床播、箱播育苗,少數專業盆花生產商用穴盤育苗,采用人工無土基質,介質經消毒處理,pH值為6.0——6.8,EC值為0.5——0.75為宜。播種后用蛭石覆蓋,對種子發芽更有利,播后介質濕度在60——70%,8——15天出苗。
第一階段:
播種后4——6天發芽,金盞菊要求介質濕度較干。水分過多使其也不能夠正常發芽。溫度保持在20——25℃,金盞菊喜光,不需遮蔭,如在9月份播種,為降溫可適當遮蔭。
第二階段:
此階段仍要保濕,但濕度比第一階段降低。這樣根能很好地扎入介質,而不會翹根。隨著根系往下生長,子葉漸漸展開,至第一對真葉完全展開即可開始噴施肥料,以濃度為50ppm的20-10-20的水溶性花卉專用肥為主。
第三階段:
這一階段種苗進入快速生長期,對水分和肥料的要求較高,可用50——100ppm20-10-20和14-0-14的水溶性花卉專用肥交替施用,以減少鹽離子的積累。在種苗生產中,施肥以少量多次效果較好,即每澆一次水即澆一次肥,用50ppm20-10-20和14-0-14的水溶性花卉專用肥就能保證種苗的生長需要。但澆水需要干濕交替,有利調節和促進根系生長,溫度可適當降低到18℃左右,在此階段苗長有2——3對真葉,苗高有3——4cm,根系可長至3——5cm。
第四階段:
此階段為煉苗期,由于苗的根系基本長好,且有3對真葉,故要注意控制水分,施14-0-14的花卉專用肥,溫度、濕度比上一階段稍低,加強通風,防止徒長。
移植/上盆:在煉苗期過后,即可移植上盆。金盞菊一般采用12——13cm口徑的營養缽,一次上盆到位,不再換盆。如果是用撒播育苗的,最好在1——2對真葉時,用128或288的穴盤移苗一次,之后再上盆。上盆時介質中可混入少量的復合肥作為基肥。
光照調節:金盞菊為喜光植物,生長、開花都需要有足夠的陽光,不需遮蔭。
溫度控制:上盆后溫度可適當保持在15℃左右。因金盞菊屬冷季節花卉,生長在冬春季,對溫室不需加溫,更不需降溫。只要適當保溫就可以避免凍害,在上盆后生長期如溫度太低,會使花期延遲。
水肥管理:水肥管理主要是介質的選擇。對保水性能和排水性要求嚴格。在保證種苗有充足的水肥外,澆水前的適當干燥也至關重要。這樣更有利于根系的生長。但不能使介質干透,而造成植株的枯萎死亡。追肥采用20-10-20和14-0-14的花卉肥交替施用為宜。每7——10天施一次,濃度在200——250ppm。一般生產者成本問題,施用復合肥較為普遍,但在冬季氣溫較低時應少用20-10-20的肥料。另外金盞菊對缺微量元素較敏感, 容易造成葉間失綠、枯黃,失去觀賞價值。栽培管理:金盞菊一般不用打頂,這樣花開得較整齊。在江浙地區以外,如要留多分枝則多采用打頂,留4——5片葉子。在冬季要注意保暖,這樣可使其青枝綠葉,花團錦簇,但也要注意通風。
病 蟲 害:苗期主要病害有猝倒病、灰霉病、細菌性芽枯?。ㄓ闷樟?00——1500倍,百菌清800——1000倍,可殺得500——800倍進行防治);生長期主要病害有白粉病、炭疽病及細菌性芽枯?。ㄓ梅垆P凈1000——1500倍,炭疽福美800倍,1∶200波爾多液進行防治);主要蟲害有蚜蟲等(用40%氧化樂果1000倍進行防治)。
出圃質量:花朵開始顯色至盛花期前期出圃為宜,冠幅在15——20cm之間。株形整齊,葉色鮮綠。在裝車運輸中最好不要超過12小時。如果第一次出花 未銷售完,可進行修剪一次,除去殘留花,仍可出售。
? 學 名:Calendula officinalis
? 原 產 地:南歐至伊朗一帶
? 科 屬:菊科金盞菊屬
特 性:一、二年生草本,喜強光,耐寒,喜涼爽濕潤,怕炎熱,對土壤要求不嚴,適應性強。株高20——35cm,葉長卵圓形,基部抱莖,頭狀花序,單生莖頂,花莖約6——10 cm,舌狀花單輪或多輪,平展為重瓣花,花期11——12月到翌年3——5月,是冬春季節良好的花壇用花。由于氣候影響江浙地區,主要在“元旦”、“春節”用之較多,到“五一”由于氣溫偏高,株形極不理想?,F今主要有“棒棒”、“黑眼”、“宴會”等著名品種系列,顏色有黃色和桔紅色?!鞍舭簟北绕渌贩N開花早10——14天。
播種育苗:金盞菊種子每克在130——170粒之間,呈星月形,冬春用花一般在9——10月播種主要用于解決冬末、早春的用花,所以一般以9月份播種量大?,F階段主要是保護地的床播、箱播育苗,少數專業盆花生產商用穴盤育苗,采用人工無土基質,介質經消毒處理,pH值為6.0——6.8,EC值為0.5——0.75為宜。播種后用蛭石覆蓋,對種子發芽更有利,播后介質濕度在60——70%,8——15天出苗。
第一階段:
播種后4——6天發芽,金盞菊要求介質濕度較干。水分過多使其也不能夠正常發芽。溫度保持在20——25℃,金盞菊喜光,不需遮蔭,如在9月份播種,為降溫可適當遮蔭。
第二階段:
此階段仍要保濕,但濕度比第一階段降低。這樣根能很好地扎入介質,而不會翹根。隨著根系往下生長,子葉漸漸展開,至第一對真葉完全展開即可開始噴施肥料,以濃度為50ppm的20-10-20的水溶性花卉專用肥為主。
第三階段:
這一階段種苗進入快速生長期,對水分和肥料的要求較高,可用50——100ppm20-10-20和14-0-14的水溶性花卉專用肥交替施用,以減少鹽離子的積累。在種苗生產中,施肥以少量多次效果較好,即每澆一次水即澆一次肥,用50ppm20-10-20和14-0-14的水溶性花卉專用肥就能保證種苗的生長需要。但澆水需要干濕交替,有利調節和促進根系生長,溫度可適當降低到18℃左右,在此階段苗長有2——3對真葉,苗高有3——4cm,根系可長至3——5cm。
第四階段:
此階段為煉苗期,由于苗的根系基本長好,且有3對真葉,故要注意控制水分,施14-0-14的花卉專用肥,溫度、濕度比上一階段稍低,加強通風,防止徒長。
移植/上盆:在煉苗期過后,即可移植上盆。金盞菊一般采用12——13cm口徑的營養缽,一次上盆到位,不再換盆。如果是用撒播育苗的,最好在1——2對真葉時,用128或288的穴盤移苗一次,之后再上盆。上盆時介質中可混入少量的復合肥作為基肥。
光照調節:金盞菊為喜光植物,生長、開花都需要有足夠的陽光,不需遮蔭。
溫度控制:上盆后溫度可適當保持在15℃左右。因金盞菊屬冷季節花卉,生長在冬春季,對溫室不需加溫,更不需降溫。只要適當保溫就可以避免凍害,在上盆后生長期如溫度太低,會使花期延遲。
水肥管理:水肥管理主要是介質的選擇。對保水性能和排水性要求嚴格。在保證種苗有充足的水肥外,澆水前的適當干燥也至關重要。這樣更有利于根系的生長。但不能使介質干透,而造成植株的枯萎死亡。追肥采用20-10-20和14-0-14的花卉肥交替施用為宜。每7——10天施一次,濃度在200——250ppm。一般生產者成本問題,施用復合肥較為普遍,但在冬季氣溫較低時應少用20-10-20的肥料。另外金盞菊對缺微量元素較敏感, 容易造成葉間失綠、枯黃,失去觀賞價值。栽培管理:金盞菊一般不用打頂,這樣花開得較整齊。在江浙地區以外,如要留多分枝則多采用打頂,留4——5片葉子。在冬季要注意保暖,這樣可使其青枝綠葉,花團錦簇,但也要注意通風。
病 蟲 害:苗期主要病害有猝倒病、灰霉病、細菌性芽枯?。ㄓ闷樟?00——1500倍,百菌清800——1000倍,可殺得500——800倍進行防治);生長期主要病害有白粉病、炭疽病及細菌性芽枯?。ㄓ梅垆P凈1000——1500倍,炭疽福美800倍,1∶200波爾多液進行防治);主要蟲害有蚜蟲等(用40%氧化樂果1000倍進行防治)。
出圃質量:花朵開始顯色至盛花期前期出圃為宜,冠幅在15——20cm之間。株形整齊,葉色鮮綠。在裝車運輸中最好不要超過12小時。如果第一次出花 未銷售完,可進行修剪一次,除去殘留花,仍可出售。
分享到: